当前位置: 首页 >> 导读 >> 正文
导读

刘桂秋:楚辞

发布日期2016-04-17 来源:人文学院

 


《楚辞》导读

 

文学史上所说的“楚辞”,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战国后期(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产生于中国南部楚国的一种新诗体;二是指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

和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中的作品相比,楚辞作品拉长了句式,扩大了篇幅,多用语气词“兮”字;并且,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带有明显的地方性色彩。

楚辞的代表诗人是屈原。屈原,名平,曾任楚怀王左徒,富于政治和外交才能,曾深得楚怀王信任,后由于小人离间,渐被疏远。楚顷襄王时,曾被放逐,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楚辞体作品,一般认为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一首抒情长诗;《九歌》原是楚国人祭祀鬼神时用的祭歌,屈原对其进行了加工和修改,共有《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以上为天神)、《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以上为地祇)、《国殇》(以上为人鬼)、《礼魂》(为送神之曲)等十一篇;《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诗中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共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问题,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对题目历来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一般多采用司马迁和班固的解释,说“离骚”就是“遭忧”的意思。作品的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能通过政治变革以实现“美政”之忧。全诗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与失败,第二部分写诗人在想象中的追求与幻灭,第三部分写诗人设想去国而终于不忍离去。《离骚》和屈原其它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精神,最有价值意义的,同时也是对后代士子文人影响最大的,有一下几点:对百姓民众的命运的忧虑关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祖国的深沉情感,对理想信念的执持坚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在逆境浊世中坚持独立人格、高洁品行的节操。

在艺术表现上,有两点比较突出的地方:一是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其中特别是善于运用幻想、神话等,纵横恣肆、上下求索,创造出一种奇幻诡谲的境界,如《离骚》: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 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二是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这是对《诗经》中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屈原的作品中,常以香花芳草象征品质的高洁,种植香花芳草象征对贤才的培养,以香花芳草的腐烂变质象征贤才的变节;又常以美人比喻君王,或以自喻。在后世的许多诗文作品中,也常常以香草香木来象征主人公的高贵芳洁、不同流俗的品格,或者是“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可见“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深远影响。(推荐人:刘桂秋 人文学院副教授)

阅读本书
若无法正常阅读,推荐使用江南大学"移动图书馆"

上一条:黄晓丹:宋词三百首
下一条:刘桂秋:诗经

关闭

0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6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enews@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