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读 >> 正文
导读

荆兴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发布日期2016-04-17 来源:外国语学院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导读

 

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从小就对音乐、诗歌和绘画表现出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昆德拉成为电影学院美国文学课程的教师,并开始了写作生涯。在出版了一些诗歌、理论书、剧本和短篇小说之后,长篇小说《玩笑》给他带来国际性声誉,它不仅畅销不衰,而且还被拍成了电影。1968年对于昆德拉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就是这一年苏联军队侵占布拉格,捷克人民开始流离失所,大批知识分子成为流亡人士。昆德拉被开除党籍和教职,其作品被列为禁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昆德拉于1975年移民法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发表于1984年,1988年被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这部小说以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为宏大历史背景,表现了一群普通人毫无质感的生活和轻飘飘的死亡之旅,揭示了他们被政治漩涡裹挟而去的命运。托马斯是一位小有名望的医生,在布拉格遭到占领之后带着妻子特蕾莎前往瑞士工作,但他即使远离家乡也改不了频频偷情的习惯。他的人生信条荒诞不经,认为只有通过发掘不同女性的不同特质,男性才会找到存在的意义。由于特蕾莎不习惯瑞士的生活,他们便又回到捷克,不久托马斯遭到医院解雇,成了一名擦窗工人。特蕾莎是一位美丽而专一的贤妻,她的性格中也具有分裂性和双重性:一方面,她用宽容姿态接受丈夫的一切行为;另一方面,她又刻意采用一种弱者模样,让丈夫为自身的不忠羞愧和自责,从而将其心灵之爱聚焦于她一人身上。托马斯曾经和萨比娜过从甚密,而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画家,对所有权威性和确定性深恶痛绝,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断逃离可能的情感和束缚。萨比娜也在游戏人生、乐此不疲,大学教授弗兰克却对她忠心耿耿,一心希望和她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关系。祖国沦陷在苏联的铁蹄之下,从小经历了母亲的专制野蛮,萨比娜可谓饱经沧桑。而弗兰克的人生阅历却相对简单,就在萨比娜选择不辞而别之后,他前往柬埔寨支援难民,一厢情愿地认为萨比娜会为他这一举动感到自豪。当小说接近尾声时,四位主人公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开人世,他们既不是死于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也并非死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奋斗之中,其死亡可谓轻于鸿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爱情故事和政治冲突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动荡的社会景象。最后一章名为《卡列宁的微笑》,堪称是昆德拉的点睛之笔:卡列宁是一条狗,它和主人特蕾莎的感情催人泪下,而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飘忽不定、难以寻觅,两相对照形成巨大讽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狗情未了”的场景,既是昆德拉为人类生存前景构想的一抹亮色和一线希望,也是他批判西方社会体制和淡漠人情的有效载体。(推荐人:荆兴梅 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阅读本书
若无法正常阅读,推荐使用江南大学"移动图书馆"


下一条:陈绪新:自私的基因

关闭

0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6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enews@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