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读 >> 正文
导读

陈绪新:自私的基因

发布日期2016-04-17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私的基因》导读

 

理查德·道金斯(1941-),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当今世界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他同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神经科学家山姆·哈里斯和已故的英裔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常常一起被称为“新无神论的四骑士”,也有“达尔文的罗威纳犬”(Darwin's Rottweiler)的称号。

道金斯出生于非洲肯尼亚内罗毕市,8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回英国。父亲约翰·道金斯是英属尼亚萨兰的农业公务员,二战时期效命于英王非洲步枪团(King's African Rifles)驻扎在肯尼亚。道金斯的父母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由此深深影响了年幼的道金斯。道金斯从小受“普通的圣公会式教养”,虽然9岁时就曾怀疑上帝的存在,但当时并没有接受无神论。

道金斯师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著名动物行为学家尼克拉斯·庭伯根。作为庭伯根的研究生,他于1966年分别获得了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以及科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先成为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助理教授,1970年返回牛津大学任职,并成为牛津大学资深研究员。6年后,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品《自私的基因》。1990年,道金斯获得牛津大学正式教授名誉,1995年成为牛津史上第一位“查尔斯·西蒙尼科普教授”直至2008年卸任。道金斯曾担任皇家学会法拉第奖、英国学院电视奖等奖项的评委,并出任英国科学协会主席。

《自私的基因》的基本观点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不是个体或群体,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都可以还原到基因行为的自私性上。为了避免误解,道金斯在此书再版时尽可能地说明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的差异性,并强调自私的隐喻性。尽管如此,改书的伦理意味仍很明显。对某些假定和计算模式加以拓展和改进是可以探讨人类行为的某些方面的。他用博弈论或相关数学模型探讨具有伦理意味的问题的尝试,已经引起将其运用于人类行为模式及其伦理后果的研究的兴趣。道金斯的具有伦理意味的思想在学科门类上应当属于进化论伦理学或者较为宽泛的生命伦理学。

《自私的基因》虽然有明确的主题,却没有严谨的逻辑结构,这是由其科普性质决定的。全书共13章,大致可以分为7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篇词,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第1章);第二部分考察生命起源和分子水平的自私性(第2、3章);第三部分谈论生物个体与基因自私性的关系(第4章);第四部分论述各种群体条件下的基因自私性(第5-10章);第五部分探讨人类文化行为(第11章);第六部分是再版新增的带总结性的部分(第12、13章);第七部分是注释部分,详细解释正文部分引用的资料和事例。道金斯惊世骇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他的著述一向以思想新颖、文笔优美、通俗易懂著称,其独特风格乃是以科普的形式阐发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

《自私的基金》将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分为三种类型:强、中、弱。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道金斯发现,在资源相对稀缺的现实面前,先是强与强斗,紧接着是强和弱斗,只有居中的基因不逞强好胜。强与强斗,两强相争必有一伤,或者两败俱伤;强与强斗完之后,接下来肯定是强跟弱斗,弱者被吞噬,强者在吞噬弱者之后也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只有居于中间的那些基因,它们既不跟强斗,也不向弱者逞强。当强者和弱者因为相互争斗而伤痕累累、族群锐减的时候,人们发现就是那些既不跟强斗、也不跟弱斗的基因,一直在执着前行,不断壮大。也就是说,最终还是那些既不逞强也不示弱的、持守中间道路的那些基因发展最持久、步履最铿锵、族群最壮大。

让我们回想一下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迁,我们也不难发现如出一辙的道理和规律。二战结束后,美国和前苏联分别以自己为核心成立了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强相争,表面上看前苏联成了必有一伤的一方,但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美国的力量也因此而削弱。二强相争之后,只剩下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接下来就是强跟弱斗。美国在冷战结束之后,先后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参与利比亚战争、正耀武扬威的可能的叙利亚战事。除此之外,美国还制裁古巴、朝鲜、委内瑞拉、伊朗等相对弱小的国家。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21世纪的冲突将是四大文明间的冲突,这四大文明分别是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这不,作为基督教文明代表或领头羊的美国对待其他三种文明的态度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打、拉、压。对待相对较弱的伊斯兰文明,美国的态度是“打”,阿富汗、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伊朗等;作文印度文明的典型代表——印度,美国的态度是“拉”,拉拢印度,印度就是个墙头草两边倒;对待正在和平崛起的华夏文明的代表——中国,美国的政策是“压”,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国际空间等各个领域全方位的进行打压。

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要确保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步伐不受到大的震荡和影响,正确的做法还是要坚持对内改革不动摇,始终扭住“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放松,不断挖掘和释放改革的红利;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善于利用矛盾发展自己,不逞强,也不示弱,不断创新和拓展对外开放的形式与空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要在全党全社会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推荐人:陈绪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阅读本书
若无法正常阅读,推荐使用江南大学"移动图书馆"

上一条:荆兴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下一条:熊微:第三次工业革命

关闭

0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6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enews@jiangnan.edu.cn